一、產品設計人員一般提交塑件任務書,其內容如下:
1.用塑料制成的品牌、透明度等。在通過審查的正規產品圖紙上注明。
2.塑料制品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產量。
4.塑料樣品。
二、收集、分析、消化塑膠模具設計制造的原始數據。
在準備模具設計時,使用塑膠模具設計制造相關的塑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和特殊加工材料。
1.消化塑料產品圖紙,了解產品用途,分析塑料產品的加工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對塑料制品的外觀形狀、顏色透明度和使用性能有什么要求?選擇尺寸精度較高的塑料零件進行分析,檢查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零件的公差,成型產品的幾何結構、斜度、嵌入件是否合理,焊接痕跡、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容忍度,是否涂裝、電鍍、粘接、鉆孔等。能否形成符合要求的塑料零件。此外,我們還知道塑料塑化和成型工藝的參數。
2.消化工藝數據,分析工藝任務書中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合適,是否可行。成型材料符合塑料制品的強度要求,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制品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條件、裝飾性能、所需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相反反射性、粘接性或焊接性等要求。
3.決定成型方法-采用直壓法、鑄造法、注射法中的哪一種。
4、選用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類型,塑膠模具的設計和制造需要熟悉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和特點。例如,關于注射器,我們需要了解以下規格。注射容量、合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和尺寸、噴嘴孔徑和噴嘴球面半徑、澆口襯套護圈尺寸、模具厚度大、厚度小、模板行程等。具體參考相關參數,初步估算模具的形狀和尺寸,判斷模具是否可以安裝在選定的注射器上。
三、塑膠模具設計制造的具體結構方案
1)確定塑膠模具的設計制造類型,如沖壓模具(開放式、半封閉式、封閉式)、壓鑄模具,注射模具等。
確定塑膠模具設計制造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塑膠模具設計制造是確定所需的成型設備和理想的型腔數量。塑料制品的技術要求是保證塑料制品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使模具本身的工作能夠在可靠的條件下滿足塑料制品的技術和生產經濟要求。經濟要求是降低塑料制品成本,生產效率高,模具可連續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影響塑膠模具設計、制造結構和模具單一系統的因素很多,比較復雜。
1.型腔布置,根據零件幾何結構的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尺寸、模具易制造性、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法。
2.確定分型面,型面位置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氣、脫模、成型操作、塑料零件表面質量等。
3.確定澆注系統的排氣方法、排氣槽的位置、大小(主澆道、副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
4.選用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頂出),確定側壓、抽芯等方法。
5.確定冷卻、加熱方式和加熱冷卻槽的形狀、位置、加熱部件的安裝位置。
6.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的厚度和形狀尺寸,形狀結構與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位置。
7.確定主要成型部件、結構部件的結構形式。
8.考慮到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出成型部件的工作尺寸。